image40.jpg 

    Komt een vrouw bij de dokter~Ray Kluun

「死亡是一種藝術,我的妻子證明了這一點,如果你都在害怕中度過你的人生,那就不算真正活過。」

      這一本書雖然也在寫癌症患者的故事,但和我最近看的完全是不同典型,書中的自序者史丹是作者柯倫的寫照,因此可以說是一本根據事實寫成的小說,正因為它是事實同時也就很露骨,作者很忠實地呈現妻子罹患癌症末期時他的心情寫照。

      讀完的同時,很多人應該會感覺到生氣和感傷,因為這個丈夫史丹在妻子得病時仍然克制不了自己的孤獨恐懼症〈一種害怕與單一伴侶共同生活的病態心理,會無法克制地強迫自己做出不忠的舉動〉依然故我的到處和女子上床、流連夜店、嗑藥,最後甚至還對一個女孩動了真感情,開始了長達好幾個月的外遇生活。

      他心裡充滿矛盾,覺得愧疚卻又無法放掉外遇對象玫瑰,把她當作妻子病重時的出口,而妻子卡門雖然心知肚明丈夫這種結婚後仍改不掉的浪子習性,卻仍然深愛著他,好幾次都選擇原諒。

      另一方面,也不能說史丹不愛卡門,他無法失去她,只是有時也想逃避家中逐漸暗淡的環境,覺得卡門也開始變了,因為病痛的關係而開始有情緒上的波動,當卡門要求離婚時,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心情,如果可以,他希望不要癌症,但是他不會丟下卡門。

      得了癌症的女人會有罪惡感,因為她們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伴侶,女生癌症患者的伴侶會因為覺得自己很可憐而有罪惡感。

      前半的故事不美,呈現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寫實氛圍,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是有可能發生的景況,不可能每個癌末家庭都有耐心與毅力去等待、去接受改變,患者和家人之間的關係有可能變好,當然也有可能在一夕之間變差,有的丈夫會開始覺得得病的妻子變得不像以往開朗,甚至開始疑神疑鬼,因為在短時間的改變太大了,現實中的確也有不少夫妻因為對方罹癌而拋棄對方的例子,只是社會不會把這種案例公開而已。

      我們必須相信世間還是有愛的。

      有了變調的開始,當卡門的生命逐漸凋零時故事卻開始變得溫馨了,史丹回過頭來細心的照料卡門,雖然仍和玫瑰來往卻收歛成知心朋友的關係,所有親朋好友都來向卡門告別,她自己決定了後事、挑了喜歡的衣服,甚至最後決定選了一天安樂死,這些都發生在故事的第三章《卡門》,她活得時候很有尊嚴,就連死了之後也是,然後結束了所有的病痛。

      我想或許之後沒什麼改變,史丹也會繼續荒誕不羈的生活,但是至少這段記憶是很珍貴的。

      我發現我無法評斷這個故事,很難說它真的感人,只能說在寫實之中,還是努力呈現了美好吧......

 

附上了作者序,想要了解這本書,這段作者序很有用

 

作者序

我要說一個「關於愛」的故事

  妻子過世前的幾個星期,她問我想不想把我們的故事寫成一本書;二○○一年五月,在她的葬禮後,我仍舊沒認真考慮這件事。我去了倫敦、伊維沙島,還有阿姆斯特丹,我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狂歡。

  最後,為了撫平心中的傷痛,我還是決定要把它寫下來,用她的方式。而在這時我也正準備帶著當時三歲的女兒夏娃,出發到澳洲,我們要開露營車四處旅行,去一個新的環境,看各式各樣的人,體會不同的感受。

  第一本記事本很快就寫滿了,接著又陸續寫了十幾本,我突然很有靈感地寫下很多東西,我的腦海裡出現一個又一個的畫面,那時我才了解到,妻子的死對自己的打擊有多大,所有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種種,對自己的影響有多深。這種難過的壓力讓我完成了《陪妳到最後》,它在荷蘭已經賣出一百萬冊,全球也有三十種語言的翻譯本出版。

  這本書裡大部分的情節是由我的真實經歷所改編,但這不是一部自傳,而是一本關於愛的小說。其中,史丹的感覺和挫折是我的親身經驗,但是我跟他的個性差很多,他很沒禮貌,又有性別歧視(我可不是這種人!),而且並非所有事情都是真實發生過的,其中有部分是我編出來的,有些則比事實誇大許多;但是第三章卡門過世的故事,幾乎跟真的一模一樣。

  死亡是一種藝術,我的妻子證明了這一點。如果你都在害怕中度過你的一生,那就不算真正活過。當然,你可以在發現罹患癌症後,抱著好死不如歹活的心情撐到生命最後一刻;但是如果能在有限的人生裡讓生命發光發熱,那麼就算死去,也感覺沒那麼難以接受了。這是我在親眼看見親人死去後,一個很重要的體會。

 

作者序及圖片來源:

博客來 陪妳到最後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13238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i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